快乐的亚洲当代艺术家
快乐的亚洲当代艺术家
快乐的亚洲当代艺术家
2007年岁末,房市垮了、股市跌了,亚洲当代艺术家却笑了
视点1《时代》杂志:生在一个好时代
Asian Artists Paint the Color Of Money
岳敏君到银行的一路上都在笑。这个新晋千万富翁是中国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以创作夸张的大笑自画像著称。2007年,单单他那幅穿上教皇结婚袍的搞怪自画像在伦敦就以428万美元成交;同年10月的苏富比香港秋拍会上,油画《希阿岛的屠杀》更以3168万港元成交,居当次拍卖会的最高价作品。
岳敏君之外,包括张晓刚、曾梵志、王广义、赵无极等中国当代油画家,其作品都是眼下收藏者最热捧的投资标的。
这是中国的最新出口商品——当代艺术作品。这些带有梦幻色彩的,带着点对中国当代消费主义嘲讽心态,还有点怀旧的作品成为近两年世界艺术品市场的新宠。
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崛起说明了这个国家不仅仅只能充当廉价的世界工厂,还正成为世界创新前沿。你可以说他们生在一个好时代:中国经济飞速增长带动下的2006年中国艺术市场总体规模已达12亿美元。全球中国艺术家2006年作品交易中,前十位总额就达到了2.8亿美元,是十年前的5倍多。
当代艺术的繁荣不仅仅是在中国,事实上,整个亚洲的当代艺术都在以全新姿态挑战来自欧美的竞争对手,至少从售价上来看是这样。
2006年3月在纽约,印度新德里画家Rameshwar Broota的Captives卖出了1500万美元的高价。两个月后,他的印度同胞Syed Haider Raza的一幅受密宗启示的油画在伦敦以1420万美元价格售出。不仅是中印,即便是来自越南的当代艺术作品价格也是几年前的10倍。
拿世界上最著名的两家艺术品拍卖行,艺术品市场风向标苏富比和佳士得的成交额来说,2006年亚洲当代艺术作品成交总额达到了1.9亿美元,而两年前仅为2200万美元。
亚洲当代艺术的崛起已由2004年开始升温至今。这些笔触带有梦幻色彩,多带着对当代消费主义的嘲弄的当代艺术作品为什么能够赢得市场追捧,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的驱动力?
一直以来,艺术品是比楼市和股市更加诱人的投资之一。全球著名的美术基金负责人、佳士得拍卖公司的原首席执行官菲利蒲·霍夫曼 (Philip Hoffman)说,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你眼光足够好,你买的一幅画在15年后完全有可能增值100倍。然而,艺术品也是比楼市和股市更加危险的投资。印度德里最负盛名的画廊主Arun Vadehra说,如果准备不足,就像没有武装就下矿井一样,随时可能满盘皆输。投资艺术品的吊诡之处在于,即便是出于同一个艺术家同一时期两幅不同画作,其价值也可能是千差万别。
视点2《商业周刊》:笑靥能否持久?
Sotheby’s Surprising Sizzle
苏富比拍卖行营收从2003年3.17亿美元,三年翻了两倍多。2003年3.17亿美元。当次贷危机在2007年夏天爆发时,很多人都相信,艺术市场泡沫也将破灭,因为大多数买家的投资能力会受次贷危机的拖累而大幅减弱。然而戏剧性的结果是,艺术市场不仅没有出现任何下滑迹象,反而愈加繁荣。一个证据是,从2007年8月中旬到11月末,苏富比的股价上升了约45%。
然而,华尔街并非是这股艺术品市场活水的主要资金提供者。真正主流买家变得越来越全球化,来自欧洲、亚洲等地的资金逐渐占据了更主要的位置。苏富比伦敦秋拍是世界上最大的当代艺术拍卖盛会,在最近2007年10月秋拍中,仅有17%买家来自美国,前些年美国买家则占1/3以上,而非欧美买家达23%,其中亚洲的占6%。至少在可见的将来,当代艺术品市场将会持续大热。
视点3 印度《商业世界》:被低估的印度当代艺术
The Business Of Art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真的都卖不动,假的怎么会卖得动?”这是10年前,印度最著名的两位艺术家M.F.Husain和他的朋友Ram Kumar之间的自嘲。后者作品的赝品流入市场。前者不以为然。彼时刚开化的印度艺术品市场流落于西方艺术世界边缘。而10年后的今天,他俩的画作价值都翻了3番。
相较中国,印度艺术市场规模还很小,在2.5亿美元到3.5亿美元之间,就整体而言,仅占全球1%,整个印度当代艺术品市场仅相当于世界上最贵的2幅名画的总价。但每年增长率超过30%,这个国家无论是艺术品市场的基础设施还是买家群体都在迅速成熟,他们将会成为继中国之后的下一个亚洲当代艺术中心吗?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