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当代艺术的中国气象

营造当代艺术的中国气象

营造当代艺术的中国气象

时间:2007-12-30 00:00:00 来源:文化传播网

资讯 >营造当代艺术的中国气象

作为人生关怀的一种文化调节机制,艺术是超越现实的自由。但是,艺术的“逍遥游”只是诉诸审美方式和审美体验的暂时歇息,并非抛弃责任、不顾一切的永久出走。艺术的宗旨,终究是为了归返人生,让人们以健康的心态更好地担待现实使命。艺术的自由,从来蕴涵着深刻的人文意义,也承担着高尚的社会责任。 然而,目前在一种“特别化”的“当代艺术”那里,急剧膨胀的个人主义正在篡改艺术自由的性质。一些“当代艺术家”视艺术自由为一己之私的单行道,将其绝对化为一种不讲担待的特立独行或者毫无顾忌的矫情自用,藉之张扬鄙俗、放纵私欲、调侃神圣,把艺术推上胡作非为的不归之路,使艺术沦为精神垃圾。 当代艺术创作领域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自然主义”。时下创作往往热衷于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个别现象和琐碎细节,一味追求事物的外在真实,而忽视对生活现象作合乎社会理想和主流价值取向的分析、概括和判断,以致把个别等同一般,把偶然视为必然,把瞬间当做恒常。太看重一己之私的创作,给人以顾影自怜、无病呻吟之感。相比之下,着重突出社会意识和主流价值取向的主题性创作显得门庭冷落。 二是“商标化”。这是艺坛上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一方面表现为艺术家把师从、集社、展览、研讨、评论、出版等当做“商标注册”活动,通过刻意的炒作来张扬自己的“显著性”,以期在商人或公众那里获得认可;一方面则表现为艺术家把作品的主题、题材、形象、式样、手法、风格和趣味等作为“注册商标”,力图靠标新立异来强调自己的“独占性”以获得一种专属权益,却丧失了艺术的社会意义和人文蕴涵。 三是“反技术化”。这也是艺坛上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往往通过看似缺乏专业技术训练或技术驾驭能力低下的样子,来显示一种藐视或否弃既有技术要求或规范的创作姿态,以那些实在有失专业水准的花样文章作为炫耀,奉之为“个性追求”“先锋实验”“形式独创”或“风格特色”等等。这种以“低技术含量”为共同表征的作品体现的是故弄玄虚、自诩前卫、标榜创新、制造商标的刻意之心,以及哗众取宠的营销之图。 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对应于艺术自由的艺术家的情怀,应该是自制能力更强的高贵良心,也应该是觉悟程度更高的沉静文心。蕴涵其中的知识学养、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创造精神和艺术理想等精神因素应该丰富而坚定,这些主体因素和活泼的审美情感将化为明媚豁朗、雍容平和、诚笃高尚的心境,构成卓越艺术价值和创造力的人格依据。 和平岁月里的舒坦生活,容易让精神萎靡、意志消沉,让灵魂变得睡眼惺忪,以致瓦解和破坏。因此,越是热爱和平、珍惜自由,就越是需要约束自我、激励灵魂、清醒神志,也越是需要从心灵深处焕发建设性的而非破坏性的生命激情和奋斗意志。在整体格局偏于萎靡琐屑的今天,亟须扬厉风骨,倡导端直骏爽、刚健有力的创作,努力以浩然正气和阳刚情志营造中国当代艺术的正大气象。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