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狂扫风云壮 元气淋漓画意新——李晓东山水画赏析

泼墨狂扫风云壮 元气淋漓画意新——李晓东山水画赏析

泼墨狂扫风云壮 元气淋漓画意新——李晓东山水画赏析

时间:2009-09-17 09:58:22 来源:

评论 >泼墨狂扫风云壮 元气淋漓画意新——李晓东山水画赏析

廖静文
(廖静文系全国政协常委、徐悲鸿纪念馆馆长)

中国山水画是一门视觉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真正的山水画家,要从宁静悠远中体现出炽热的情感,就必须亲近大自然,收尽奇峰打草稿,把浓郁山川和淳朴的民风及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物象真实的记录下来,真心感受真山真水并与心中满壑融为一体,将含蓄的情感与哲理的水墨一同凝聚到笔端上,以美轮美奂的奇妙意境和画家的情感为依托,将山水画的缘物与寄情发挥的淋漓尽致。画家李晓东先生多年来一直潜心探讨和研究山水画,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斐然的艺术成绩使同道惊叹,令笔者赞叹。

从小就酷爱丹青的李晓东先生,家乡博大胸怀的山水情节深深的感染着他。他发誓不想用自己的思维与视线拘泥于门室,希望用自己的胸怀的去摆脱凡尘俗世的牵绊,以更独特的视角
以生动的笔墨情趣勾画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去寻找意境中更为深远的精神境界,他决心为山河立传,为民族造魂。

当今艺术界一些人作画,大都追求所谓的时风,内心却十分浮躁,这种所谓的形式效果,其韵味当然无存,脱离了中国写实画写心抒情的本质。李晓东的山水画则让人品賞再三不厌,韵味深长。这个韵味是体现在他的泼墨上,他在泼墨时,巧妙把握水的湿度,让其晕化、深透交融,产生一种迷离变换浑厚效果。而一切都是随手拈来,道法自然,没有“无病呻吟”的做作。这是李晓东先生对宋、元、明、清名家米蒂、倪瓒、査土标、龚贤,以至近代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刘海栗、何海霞等大家名画的细心研究,浸淫尤深的结果。他从诸多名家名画中得到启发,从而积墨、泼墨、涨墨达到浓淡、枯湿的极妙变化,亦是他深谙泼墨特性的产物。可以说,他能依托水墨对自然物象进行删修提炼,使泼墨后的山水有很大的随机性、可变性,成为了进行自我实践心中之象载体,此正合于《老子》“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之理。李晓东先生大胆挥洒,大胆落墨,甚至大胆泼墨,泼彩,让自己胸中之气,转化为墨法之气,泼出山川之灵气,形成气势磅礴的效果是自认而然的了。

李晓东先生的山水画往往想象奇特,追求古雅秀润之趣,尤善于将水、墨、色融为一体,泼成云霞烟雾,形成了独有风貌,并先后得到许多大家的赞许。如江苏省国画院院长赵旭成、江苏省书写主席武中奇分别题写《李晓东书画集》、《青丹集》的封面作品《云蒸霞蔚》,泼墨纵放,汹涌起伏的大片大片彩云几乎占据整个画面,如行军万马湮没,小小的山村只露出几棵小树,在云海中隐现,雄浑的自然力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漫将一砚梨花雨,泼湿黄山几段云》对一座高山村庄动情的描绘,让人神往。云龙锁住苍莽大山,一群游人在山顶瞻望,人和自然相得益彰,显得和祥,极富诗意。《锁住闲云不下山》、《邀来明月同观海》两件泼墨力作,就像一串在晨光中静静流淌的音符,让人回味无穷。《风起云行快》把雨中的山渲染得亦幻亦真,似乎山岩、房屋和花木都不胜雨中的浸润。那一种沉甸甸的感觉,一直蔓延到读者的心头。品味李晓东先生的作品,每一幅画面美的让人敬叹,充分让读者享受到画家那一份独具匠心的奇思妙想,而只有聊翩纷呈的想象才使得原本平常的画面变得多姿多彩。那一件件新作无不印证前人论山水画“迁想妙得”的真谛。

中国山水画特别注重意境创造,既以有限表现无限,李晓东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再现自然美,从这个意境上说,李晓东先生对山水画的默默探索和不倦努力,应该值得人们称道,也应引起画坛关注。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