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家张皓铭先生 首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年会 现场实录 |
张皓铭:谢谢大家,我不管在什么场合,首先要更正的就是名称。对于“收藏家”三个字我是不敢当的,在这本书里面我也写的很清楚,我就是当代艺术的买单人,这是我准确的角色。说到当代艺术的话,我不得不说起是如何认识到当代艺术的。其实早在2001年的时候,我因为跟我过去的校友,比我低三届黄燎原见面之后,他就一直向我介绍中国当代艺术问题,其中介绍最多的,介绍的就是今天我们在座的主席,栗宪庭先生。所以那个时候在我几乎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当代艺术的时候,我就记住了三个字,栗宪庭。黄燎原挺神秘的告诉我,这就是“栗爸爸”。当时我印证了一句话,因为在当代艺术方面,我们大家把栗老师俗称中国当代艺术的“教父”。“教父”基本信仰西教的人都有教父,黑手党也有教父,也叫“堂”。套这样的称谓栗爸爸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堂”。的的确确我看到有关资料,也就是03年到04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突然之间井喷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凡是在市场上非常活跃的当代艺术家几乎没有谁能离得开栗爸爸,因为在最早梳理中国当代艺术的过程当中,或者说还不到梳理,是在探索,以及建构学术的过程当中,应该说栗老师明确提出了完事写实主义,厌俗意识。现在活跃的当代名星几乎用这几种形式戴上帽子。所以这就提醒了我们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栗老师那个时候扶持大量艺术家的情况下,特别是推出了这些明星级艺术家之后,当时没有形成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所以大多数最先是被外国的收藏家所发现和认知。慢慢慢慢当回到中国这个市场上面来的时候,我们几乎都是按照这样一个线索在进行收藏。
在座这么多的收藏家,大概都是按照这样政治、完事写实主义,因为市场上表现最有意的艺术家几乎都是在这个范围之内。反而当我们收藏到今天的时候,突然之间觉得很茫然了。为什么很茫然了?一我们可以看一看,拍卖市场上拍的价格最高的艺术品几乎都是2000年以前的作品。也就是说当我们对2000年艺术从79年我们当代艺术产生,然后到89年到99年,这两段,20年的历史如果已经有过总结和梳理的话,的确收藏是沿着学术的道路在进行。没有学术的认可我们就会变得茫然,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眼睛准不准。是否这样的一个眼光能够在将来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因此今天栗老师提出中国当代艺术价值标准与收藏问题的时候,我觉得是非常非常准确的一个定位。尤其是面对我们今天当代艺术收藏,正好又处在一个新的困惑时期,刚才这个困惑赵院长也提了,金融危机之后,其实还是存在着很多的变数和困惑,其中我认为不光是资金的困惑,或者是资本的困惑,其中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学术的困惑,是完全不知道,把F4,八大金刚都收完了我们该怎么去面对下一步的收藏了。因为他们的作品价格越来越高,我们已经没有办法,您分析的非常对,没有办法触及他们的产品。那怎么办呢?收藏这件事就跟吸了毒一样,我们讲高尔夫是绿色鸦片,艺术总而言之我还没总结是什么颜色的,反正也像吸了鸦片一样,他会有瘾。会带动所有的细胞,首先调动了你的虚荣心,调动了你的占有欲,调动很多很多内心深处潜在的东西,因此它真的会上瘾。
我的发言不代表其他同志,最起码是我非常困惑。我也不知道,你比如在今天,到底该收藏什么,刚才赵院长提的,像装饰、照片我是从四年前开始收藏的,四年前整个大家都在搞艺术的时候我转向了,这两年触及当代艺术的时候我这两年集中收藏亚洲和欧美的一些作品。我自己是冥冥之中我认为会有一条线索,不管是世界的还是中国的,其实艺术只有一个规律。艺术发展不可能出现多个规律。我们讲真理到最后只有一条。不管是市场的规律还是学术的规律,到最后总而言之古今中外我们都归纳到一条规律上,谁在这条规律上运行,谁将来不管在学术上能够收获,在资本上也可以实现所谓的投资价值。说到投资与收藏的问题,我重复我的观点,投资与收藏现在在很多的电视节目、报刊杂志上面都涉及到了,几乎他们的题目都是并列的关系,叫投资与收藏。在我看来投资和收藏完全是两回事。因为艺术本来有其自身的艺术规律,市场有其市场的规律,我们是硬把这两件事物拉在一起了,形成了一个第三方势力,叫艺术市场。在市场化的过程当中,肯定会对艺术有促进和破坏的双重作用投资无疑是想获利,获利手段就是让标的物增值,所有的炒作,所有的运作都在市场范畴之内,所以你不能够说谁高价做局,谁诚信坑害别人。他客观上对艺术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客观上也起到限制和破坏作用,所以他具有双重性。
收藏不单希望标的物增值,也就是艺术品本身增值,对一个收藏家来讲其实不是重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我经常做一个比喻,有的时候我跟李冰我们俩探讨问题的时候我们做一个比喻,上次也是参加类似所谓当代艺术研讨会,其中北大的一位教授,我是认为他是胡说八道,说到艺术问题,要它有多值钱就有多值钱,要它多没值钱就多没值钱,一分不值,我是真的不同意这个观点。我是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的?我经常做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我对宗教始终到今天都保有一个热情度,但我没有归结到任何的宗教,但是我经常会把艺术品和《圣经》和《金刚经》很多经典的著作做某种联系。作为基督徒到新华属地买《圣经》永远没想到这本书卖出去值多少钱。但是如果把这《圣经》读懂了,读通了,读熟了,这其中的道理会在你的头脑当中发生作用。即便这本书你再送给别人,或者说再买给别人,或者这《圣经》直接给废品收购站拿走了,思想可能受到一次洗礼,思想可能得到了一次升华。那个时候可以当牧师,可以传教,收藏不仅是让标的物增值,最重要让自己的头脑增值,是让自己的身体增值,是让自己活在这个社会的价值增值,这就是投资与收藏不同的地方。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