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爷”萧勇

“色爷”萧勇

“色爷”萧勇

时间:2009-10-13 08:53:56 来源:

评论 >“色爷”萧勇

王继林
 
  何故称萧勇为“色爷”?是因为他好色。
 
  色者,颜气也。人之忧喜,皆著于颜。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厉然以侮,欲色妪然以愉,惧色薄然以下,忧悲之色瞿然以静。爷者,旧时对官僚、财主的称呼,如老爷、少爷等;迷信的人对鬼神之尊称,如阎王爷、土地爷、财神爷等;亦有对成就卓著男子之称谓,如款爷、星爷等,这是一种档次。
 
  我这里说的色是水墨画中的“墨分五色”,也包含色彩,即:青、黄、赤、白、黑是也。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这样的诠释:“以水调节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干湿。”后又将墨色分为焦、浓、重、淡、清,或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实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明代宋濂还说:“艺事有成者,须有五备:一要禀赋,二要继承,三要师友,四要奋斗,五要学养。”这几项萧勇都具备。
 
  一心想走仕途之路的萧勇,确偏偏以高分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一脚踏入了“色”的海洋,潜心于中国画的理论研究和技法探讨。
 
  在南艺期间,萧勇受到陈大羽、张友宪、王孟奇等大师高手严格而又高水准的系统训练。五年学习生涯,从中国画的理论到实践,从工笔到写意,从人物、花鸟到山水,从技法到意境,从传统到创新……他如饥似渴地吸取。但一有风吹草动,他就两耳只闻窗外事了,开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甚至于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因此他经历了人生的第一个波折。我觉得他挺敏感的,有点像鲁迅笔下的阿Q。
 
  1982年,萧勇刚入南艺不久,在早年启蒙老师高云先生的引荐下,他与南派山水画领军人物董欣宾先生相识,因佩其才学,随尊为师长,聆听董欣宾先生的教诲,对东西方古今哲学、文学、天文、地理、人体科学、现代科学方式等都有了高深的见解。我曾陪同萧勇两次去拜访董欣宾先生,谈得很投机,董先生拿出了恩师刘海粟大师评价他的手卷,并将他60幅四尺斗方精品力作(准备出画册的60幅新作)一一展阅讲解,使我茅塞顿开,始知高人的技法手段和精神境界。他当着我的面评价萧勇是他学生中“心气、智慧、悟性最高的一个”。之后董欣宾先生送我三句话,后来都验证了,我挺佩服他的。真是名师出高徒啊。
 
  90年代初,萧勇独自一人去深圳闯荡,为生活所迫,将自己很得意的毕业创作六幅人物画以每幅300元的价格被当年深圳时代画廊老板冯原收藏。当时南京林散之书法的价格也就在1000元左右,可见他出手不凡。
 
      2007年10月,“第二十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期间,萧勇应邀去日本办个展,他那有个性的线条、墨气、墨韵、色彩,受到日本同行的喜爱,好评如潮,日本媒体评价他的画:冷峻、飘逸、萧瑟、秀美,是中国南方山水画派的新文人画。今年上半年萧勇在苏、浙、沪的个人画展和宣传也非常成功。
 
  萧勇是有才的,正宗的科班出身。他开过公司,当过老板,干过记者,曾经要搞个镇长干干,想以此走入仕途,为官从政,能光宗耀祖,但都未能实现。看来他只能和画结缘。
 
  萧勇好色另有一说。他风光的时候,身边总有美女相伴,他自己解释“主要是欣赏,也让弟兄们赏心悦目。”我曾将他比作风流才子唐伯虎,他虽未露喜色,但从他诡秘的眼神中看得出他心中窃喜。也不能怪他,自古才子多风流嘛。就连梁惠王也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他失意的时候,他能抛开一切,静下心来探索、创新他的“五色”系列。他是一个十足的个人英雄主义者,具备思考与批判的精神。
 
  萧勇是个有想法的画家。
 
  在中国画观念中,线条不仅是造型的手段,而且具有独立的审美内容,它是作者情感的特殊载体。萧勇在线条上下尽了功夫,他的线条曲直刚柔富于变化,往往能表现出秀劲峻逸、雍穆宽卓、阴冷清雅的美感特性,表现出造线者精神、情感上的细微变化。有骨力的线条能表现感情的节律、造线者的修养、禀赋、气质、智慧等,具有特殊的文化性格。重视以线来表现自然,重意境,注重表现个人对生活对世界的内心感受。其创作理念是为生活而创作,以艺术介入、干预生活,主张呐喊的绘画艺术。
 
  萧勇的用墨用水,是对传统用墨用水方法、观念的进一步拓展,也可称为新意境的渲染。
 
  他也尝试一些重彩画,先用线条勾勒,然后施彩,很多时候则是直接用色随手勾勒、皴染,进行创作,突破了色、墨的区别,以色当墨的做法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他吸收了唐以来传统青绿山水的创作手法,以色彩代替水墨勾勒,以色作墨,有意识地进行色彩语言的梳理,强调施彩的制控性和冷抽象,既不同于以往的青绿山水,也不同于印象派的色彩观念,是和东方古老的色彩观念如五行学说有密切关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重彩画风。
 
  仔细看你会发现萧勇已将油画的色彩、色调、色阶等元素自然转化为中国画的墨分五色的效果,层次微妙而又分明。将传统的用笔与色彩浑然相溶。“笔墨”变成了“笔色”。即用传统文人画的用笔去“写”色。
 
      萧勇画总的基调是:冷冷的、瑟瑟的、灰灰的,他很得意。江苏一位画家见后颇不以为然,认为他的画灰调调太重,太灰暗,有酸楚味,有小资情调。我认为也有道理。
 
  萧勇与一般画家不同的是,他能从世界的角度,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从人类文化、世界文化的高度,来看待中国文化、看待中国画的价值和意义,视域、胸襟之开阔、自信心之强烈,确乎振聋发聩。中国画的重大价值不仅在本文化系统内确定坐标,更应该在世界文化范围内来确定。一个画家应当站在世界文明、社会进步、人民福祉的角度上进行创作。没有本民族文化的继承,不能称其为时代的典范,只有具备本土性、历史性,才能具有世界性。
 
      大师就应该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信不信由你。
 
                                                二○○八年八月于听雨轩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