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木香:艺术系终生追求 到老也是爱好者

陈木香:艺术系终生追求 到老也是爱好者

陈木香:艺术系终生追求 到老也是爱好者

时间:2009-10-15 13:44:22 来源:新华网

评论 >陈木香:艺术系终生追求 到老也是爱好者

资料图片:陈木香


   新时期的文化现象

  --陈木香先生文化苦旅访谈录


  陈木香先生从小立志从文,酷爱文学、史学、书法,自学成才,从事文化工作30余年。"用优秀的文化艺术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是他的不懈追求和终生奋斗目标。他文化苦旅十年,从打造《资治通鉴》文化工程到创作"党的十七大文献"书法工程,充分体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对文化艺术的痴迷执着。他已是花甲之人,但是激情满怀,志向高远,拼搏不辍,其才气、才情都洋溢在艺术创作中。陈木香先生说:"我倾毕生精力研究文史,苦习书法,创造文化工程,绝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陈木香先生十年风雨苦旅,壮烈文化情怀,令人感动钦佩!采访他感慨不已:我们的国家需要这样的文化人,我们的民族需要这样的文化人,新时期呼唤这种文化现象!

  记者:陈先生,《资治通鉴》是史学巨著。《通鉴》诞生距今近千年。创作《资治通鉴》小楷书法长卷,您是第一人;编著书法、文言白话对照的《资治通鉴锦言妙语荟萃》和《资治通鉴精华篇章》,您也是第一人。党的十七大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创造"党的十七大文献"书法工程,您又是第一人。这两项文献书法,工程之浩大,令人震撼。请您介绍一下这两项文化工程的基本情况。

  陈木香:《资治通鉴》文化工程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资治通鉴》全文小楷书法长卷,分300卷册页书写,全长6000米,装30箱,有一大卡车。第二部分是编撰书法、文言白话对照的《资治通鉴锦言妙语荟萃》,共摘录《通鉴》锦言妙语201条,全部创作成四尺整张的书法作品,分编为"为政爱民、选贤任能、文德武略、创业守成、纳谏改过、为人处世、和谐社会、居安思危、精忠报国、开放招商"等篇目,此书已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三部分是节选《通鉴》精华篇章,编集创作了《汉文帝爱民》、《汉武帝求贤》、《唐太宗纳谏》、《唐德宗改过》等长幅书法手卷和《宋神宗资治通鉴序》、《晁错论贵粟疏》、《公孙弘论和谐社会》、《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等丈八巨幅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也将出版为书法、文言白话对照的《资治通鉴精华篇章集锦》。

  "党的十七大文献"书法工程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文小楷长卷80米。第二部分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论科学发展观"专题隶书巨型作品,8尺30条屏。第三部分是"十七大报告关键词"巨幅作品10幅。第四部分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行书长卷44米。

  记者: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有不少书画家心态浮躁,追名求利,而您竟然花10年时间,研究文史,潜心文献书法工程创作,您的创作成果和您精美的书法艺术惊世动人,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令人佩服!两项工程,一古一今,交相辉映,时代精神鲜明。请您谈谈您的创作意图和您的创作感受。

  陈木香:我从小酷爱文学、史学、书法。爱久了学习自然多些,几十年之爱,几十年之学,成为人生所长。怎样用自己所爱所长为国家作点贡献,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便成了我心理的压力。人生应有所作为,不能碌碌无为。

  上下五千年,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一代一代地拼搏,一代一代地奋斗,一代一代地传承,用血汗和生命谱写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史。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给我鼓舞,催我奋进。在浩瀚的文史中,我对《资治通鉴》爱得最深刻。多少年来,工作之余反复研读,最后决心用书法形式表现出来。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耗时19年,整理编撰的这部历史文献,博大精深,熔铸了上下1362年的史事。通过记述历朝历代兴亡治乱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天下之所以兴亡治乱的道理。这些道理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思索和启迪。同时,这部历史经典巨著的文笔简洁流畅,于朴实无华中显出光彩夺目的文采。用书法形式展示,可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但这部文言文史书浩繁几百万字,让许多人望而生畏,难以遍读。我摘录其中的锦言妙语,是经典之精华,配以书法、文言白话对照,能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门类和不太熟悉文言文的读者。

  我几十年研读史学典籍,纵观古今之变,深深感悟,当今社会是我国历史上最美好的时代。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指明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确立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奋斗目标,是我国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必将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古今中外,每个艺术家无不打上时代和民族的烙印。我认为,今天的艺术家,一定要贴近我们这个时代,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创造时代的艺术精品留给后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履行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我学习十七大报告,深刻领会其精神,激发了创作热情。我将这部时代文献创作成小楷书法作品流传后世。

  记者: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阐述弘扬中华文化时说:"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您编著的《资治通鉴锦言妙语荟萃》,归类总结的十条篇目及归纳的内容,与当代社会思想体系很适应,高层领导、学者和普通读者都称您的这部大作,文化品位高,思想内涵深,集史学、哲学、文学、书法于一体,称得上史学研究和书法艺术的创举。我们想听听您的编创感言。

  陈木香:首先,我认为,新时期有责任感的文化人,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努力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改造世界观,树立正确人生观,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有正确的历史观。不学习历史,不研读历史,没有历史观;研究历史,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学习历史,研究历史,不能用历史知识标榜自己,借古讽今,应该镜鉴历史,取其精华,服务当代。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毛泽东思想哺育,共产党培养,立志终生从文,几十年学习,几十年工作实践,我确立自己的人生要"用优秀的文化艺术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千秋万代不过时!

  记者:通过展览、出版、报刊和众多网络媒体宣传,广大读者、观众称赞您的成果是文化奇迹,说您是文化奇人,而且都很欣赏您那传统、质朴、秀雅的书法风格。去年九月,您应中央纪委、文化部特邀,创作的小楷长卷《胡锦涛总书记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参加全国廉政文化书画大展,许多高端、观众叹为观止,称为小楷精品;您不但楷书美,而且隶书、小篆、行书都精。有不少读者、观众问:陈木香先生是不是中国书协一员?据我所知,您没有加入中国书协的念头。对此,我们也想听听您的心里话。

  陈木香:我爱好文学、史学、书法,是一辈子的追求,到老也是爱好者。什么时候也不能说爱够了,到家了。我不用"家"字冠名,也不用"家"字封门,爱无止境,学无止境,用无止境;力求爱出新境界,学出新门道,用出新成果。我认为,一个人书法艺术造诣深浅,是不是书协会员没有本质的必然。我们的汉文字有象形的特征,读书人都应该把字写漂亮,写美了就是艺术品。我们古代社会没有设立书法家协会,谁能说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不是书法家?谁能说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赵孟頫,……不是书法家?加入书法家协会不是我人生的追求,我不必把心用在这里。许多艺术门类不读书可以成家,唯独书法艺术不能,书法是学者艺术,是至美的艺术,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美字、美词、美文。河北省武安市西寨坡村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农村新文化,请我为各景点作文、撰联、写诗并书法。我为他们创作了两篇散文、三首诗歌、三十副楹联,全部是仿古建筑,全部是精美石刻。农民朋友和当地党政官员没有嫌我不是书协会员。

  记者:我们知道,您辞职保留公务员,11年没有拿国家工资,您从不出卖书法作品,2004年有人出2000万元买您的《资治通鉴》小楷书法长卷,您又拒绝了。这十多年来,您的创作经费和生活费用是怎么解决的呢?

  陈木香:隐居山东平度创作《资治通鉴》小楷的那几年,我先后两个房东--尹维连一家、单亦纲一家全力帮助,一些知情的朋友也倾力帮助,顺利地完成了小楷巨作创作。之后几年,在编创锦言妙语和精华篇章过程中,有不少朋友收藏我的作品,不少给我打红包,生活和创作没有大的困难。我拼命打造《资治通鉴》文化工程不是为了卖钱享受,而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不管多少钱也不卖。在许多朋友的帮助下,我目前在筹划"党的十七大文献书法艺术暨资治通鉴精华书法展",展览后计划出版《资治通鉴》书法卷(已拍照编辑完了,全书11000印张)、《资治通鉴锦言妙语》、《资治通鉴精华篇章》、《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小楷书法卷、《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行书书法卷。之后,把这两项工程的书法作品全部献给国家。

  记者:您是一位非凡的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个忘我的奋斗者。您的言谈举止总是充满激情,飞扬向上!您肯定还有更美妙的理想世界!您不会空想!

  陈木香:我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这一生选择"拼搏",用"拼搏"耗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用"拼搏"向祖国敬献一片衷情,用"拼搏"向父母报答一份孝心,终世后给子孙留下一份"拼搏"的精神遗产。只要我能动,我还会用我的方式创造文化工程。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梦想我们国家建设一座"中华五千年文化城"!这座文化城的文化内容分六个系列。

  一.通史篇

  1.将通史典籍《史记》、《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直至建立中华民国史书,创作成小楷书法作品,石刻或木刻展览。

  2.选编通史精华,独立成章,创作多体书法作品,石刻或木刻展览。

  二.人物篇

  1.历代帝王像和简传。帝王像先画后塑或刻,简传书法石刻或木刻。

  2.历代名人像和简传。名人分政治、思想、军事、文化、教育、医学、科学、宗教等方面。名人像先画后塑或刻,简传书法石刻或木刻。

  三.典故篇

  将中华五千年经典成语,创作成故事画,配以书法释文。石刻或木刻展览。

  四.国学篇

  1.历代传世诗词、楹联、散文等文学作品,书法创作,石刻或木刻。

  2.历代传世教课经典,书法创作,石刻或木刻。

  3.精选儒、道、佛教经文,书法创作,石刻或木刻。

  以上作品尽可能配画。

  五.文艺篇

  1.整理再创作历朝历代音乐精品,在其朝代展馆播放。

  2.整理创作历朝历代经典戏曲、歌舞等文艺作品,在其旅游景点展演。

  六.建筑篇

  1.所有作品展览分朝代设馆,各朝代独立建馆。建筑设计仿各朝宫殿,并标明各朝首都城池。

  2.旅游服务设施(包括宾馆、商店、餐饮等),建筑设计要有各朝风格。

  我认为这是一项有利当代,造福子孙的重大文化工程,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是国家行为,靠许多文人志士共同努力。我的文化工程所有作品都献给"中华五千年文化城"。

  记者:先生的梦想是伟大的梦想!先生不为世俗侵,不被名利染,修心济世的文化情怀溶入他人生不懈追求和拼搏创造中。我深信他的这个梦想会引起社会共鸣,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中变为现实!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