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韬论文选集之学习先秦儒学的体会

黄文韬论文选集之学习先秦儒学的体会

黄文韬论文选集之学习先秦儒学的体会

时间:2010-01-08 14:37:22 来源:

评论 >黄文韬论文选集之学习先秦儒学的体会

先秦儒学是诸子百家中最为重要的一家之言,它与道家和东汉未年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佛学是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根支柱。

随着周王室的逐渐失势,封建诸侯的连年征战,所造成的“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当时的思想家们份份提出各种不同的想法与对策。儒家就是试图以古代礼乐制度提倡“仁与礼”的思想而重新恢复社会秩序的一种哲学思想。

“儒”原来是指精通六艺,管理祭祀与民政的古代官吏。由于战乱,很多贵族败落后流落民间,儒家就是以开办私学谋生。以圣人为典范,以天下为已任的一群“知识分子”。

儒家最有代表性的人,即大家熟知儒家学派的祖师爷大名鼎鼎孔老夫子。孔子名丘,是春秋未鲁国人。40岁后开始收徒,传说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在他的思想中,人分为二类,一类是所谓的“君子”,一类是所谓的“小人”。“君子”与“小人”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贵族与平民,而以道德修养境界高低来划分的,这在当时是一种很进步的观念。基于他这样一种观念所以他对于学生从来是“有教无类”。

孔子的核心思想就是“仁”和“礼”,“礼”就是指古代的周礼,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有等级的统治制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礼制的确立是维护整个封建社会秩序的一种保障。面对混乱的社会,孔子想要恢复的就是这样一种礼制。他始终认为古代社会是人类的黄金时代,人人常说“人心不古”就是这个意思。“仁”就是关于人心的一个概念,只要人人有“仁”心,整个社会就会和谐,就更容易统治。关于什么是“仁”孔子没有下一个确定的定义,但他在不同的场合做了多种解释,如:“克已复礼为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等等。总之,“仁”就是为实现“礼”,为实现天下太平而准备的。一个人达到了“仁”也就达到了人格最完满的境界。“仁”的境界就是君子的境界,是“内圣”的过程。

我体会到,要达到“仁”就必须做到孔子所说的另外二种概念,那就是对待他人要做到“忠”和“恕”。“忠”就是至诚,只有至诚之心才能达到真正的“仁”,“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于当时诸侯割据,各国的君王最担心的就是怕被别国吞并,所以最迫切需要的是如何获得“富国强兵”人才和治国的良策。所以法家思想在当时非常流行。孔子提倡的以德治国的王道宽缓无力,所以难以受到统治者采用。他有几次为官的机会也都由于与统治者的思想观念不合而不欢而散。孔子的思想虽然在战乱的年代不受统治阶级欢迎,但在和平时期却是制国的良策。自汉朝以降,孔子所开创的儒学被官方逐渐被确立为国家的正统思想直到清未才结束。

孔子之后,他的弟子们继承绝学,形成诸多流派。但在先秦,主要有以孟子为代表的理想主义儒学和以荀子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儒学。孟子是孔子孙子子思的学生,继承了所谓正统的儒学。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这是他的核心观念。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见孺子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就说明人性有善端,心的四个善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分别导致仁、义、礼、智四大美德,当我们能去掉更多的私心杂念时,善心自然显现出来了。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人的内心的本质与“天”的道德属性是相通的,这个心就仁心,他认为君王必须是一个道德极高的人。才配管理人民和拥有权力。君王必须实行仁政与王道,否则人民就有权力将他推翻并杀死他,因为这样的行为不属于弑君,而只是杀掉一个“独夫”。孟子被后人尊为“亚圣”,儒学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先秦儒学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现实主义的儒学开创者荀子。荀子的核心观念刚好与孟子相反,他认为“人性恶”。“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饥而欲饱”“寒而欲暖”。人性恶必至人与人之间相恶,相贼,相争。故而天下大乱,乱则对大家就都不利。所以人出于功利必趋利避害,共同制定一个“礼”来相互制约。荀子说这个“礼”是圣人为人类制定的,通过教化使人心归正,就可以达到治的目的。大家都遵守“仁”,做君子的人就多了,社会必然好起来。

自汉代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学就一直成为了官方的意识形态,要入世做官,必须要通过正统的儒学考试。对整个社会和历朝历代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儒与道、释思想合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这种影响至今尤存。近代,西学的进入中国,使很多学者不断的反思儒学在中国现代存在的意义,并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当今的世界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盲目发展,滥砍滥伐,对自然的狂征暴敛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的破坏,各军事强国的军备竞赛,高科技发展的泛滥无归。核弹可以用数次毁灭地球的力量将全人类彻底的毁灭。这说明现代文明对于人类如何能够可持续性的发展有严重的缺陷,或许,中国人的思想,中国人的哲学可以带来一丝希望。将这种错误修正,二十一世纪中国人要对人类有所贡献,不管怎样一定要利用好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一宝贵资源和财富。所以我们有必要好好的珍惜和研究中国丰厚的传统文化。

        公元2008年1月6日写于惠新北里一号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