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第一次见到冰石的作品,感觉是标准的现实主义作品,主题严肃、笔法严谨、感觉厚重、贴近生活,典型的学院派画家风格。欣赏其近期作品,变化是显见的。《呼吸》、《复制》系列,逐渐脱离了对现实事物的简单描述,转向对社会和人的思考,着重体现画家对社会和人的认识,继而用很多表征性的元素来体现这种思考和认识,对瞬间视觉感受,对色彩、氛围、笔触的关注,要多于对实体事物的关注。但是,其作品又未完全脱离现实的土壤,主题取材于生活,表达方式体现现实主义的手段。可以说是基于写实主义的土壤,客观地描绘个人对世界、对社会、对个体的人的思想感受。
艺术实际上要表达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现实的文化和生活态度,要能表现现实;二是要表达个人的世界观,要能通过熟练、精确、生动的艺术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自我。所以,一件好的作品,必须能生动地、准确地去表现自然的人,同时也要关注、表达理性的人。就个体而言,自然的人与理性的人是同时并存的,人之区别于其他生物,就在于其有理性思维。自然的人是天性的,天然未雕饰;理性的人往往是经过修饰的,是在生活中受到社会的各种压力的条件下,为追求自身的利益而经过修饰改造的。冰石个人的生活经历,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冷静地观察和思考,为其作品提供了深沉的内涵。从其作品的发展轨迹来看,冰石的创作之路,是在自我否定中实现自我完善,体现了自我剖析程度的深化,冰石的作品正在逐步实现抽象与现实的结合。
在我的认识中,红色是热烈奔放、充满激情、宏大澎湃的象征,是一种引领人拼搏、激发人奋斗、启示人前进的旋律。红色多数情况下代表生命力、激情、愤怒,多与自然世界的生命力有关,它可以唤起浑身的力量。英国一位文化人类学家经过大量的考证得出结论,“在许多古代文化群体中,人们都坚信红色是生命的颜色,因此他们将红色涂在死者身上,以确保他能获得再生。红色活跃,具有阳刚之气,是火、战争、力量、攻击、危险、政变、冲动、情感、热情、爱、欢乐、幸福、活力、健康、能量和青春等等诸多事物的象征。”然而,呈现在眼前的《红》,确是无比复杂的,反映的更多的迷惑、思考、选择、忧郁,当然也不缺乏希望、活力、能量。这对于我以前的认识,是一个颠覆,又是一个补充。无论如何,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他对理性人的思考,也反映出他的对自然人的期待。
《红》是人文关怀与现实抚慰的双重叠加。人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宇宙面前,生命是短暂的、渺小的,天生对死亡的不可避免,心存苦恼。就像爱因斯坦所说:“自己就像在海上遇难的人一样,只知抱着一块无济于事的木板,却忘记了自己来自何方,也不知自己将漂向何处”,经常发生精神上的迷失。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人自己是不完善的,不完整的,有精神缺陷的。文艺作品要关心人的灵魂的构建,要关怀人生价值和人生真谛,就像黑格尔所说“帮助人认识自己,帮助人认识到心灵的最高旨趣”,这就是文艺作品的责任。《红》表达的主题是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作者通过剖析、审视现代生活中人的丰富、复杂、微妙的心理世界,包括潜意识和无意识层面的精神状态,描写出现代人内心的焦虑、希望、反叛、顺从、忧伤、欢乐,反映出人自然的进化过程,作品反映的就是这种人文关怀。同时,作品以深刻的忧患意识,真实地展示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通过红色来表达,指出希望所在,这也是一种对现代人的现实、抚慰。《红》中的人物,令我们感到惊讶,促使我们觉醒,让我们紧张,又给我们以希望,最终必将引起我们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检视,帮助我们走上适合自己的、平和清正的发展之路。
《红》是实体与印象的叠加。《红》中的人轮廓分明,肢体俱全,就是实实在在的人。但仔细看来,五官模糊,神态游离,又不是现实的人。作者把通过观察和直接感受到的现代人,用感觉和印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运用色彩的变化予以表达,实现了实体与印象的结合。单就笔法而言,就如传统的中国画,画梅花并不照着梅花写生,而是赏完梅之后把作者认为合适的花朵都画出来,实现实体的梅花与印象中的梅花的结合,这是一种立体的认识观,《红》很好的运用了这种方法。就思想表达来说,《红》中实体的人或站、或坐、或躺,都是自然人的生活状态,然而作者要表达的就是这些生活情景吗?显然不是,从画中人扭曲的线条,从模糊的脸部,从符号性的手势,不难看出,在这些实体的人的身上,折射出多种思维状态,这种思维状态与现实中的人的喜怒哀乐既是一致的,又是不重合的,表现的实际上是作者内心深处对于实体人思想状态的印象,也可以说是个人的认识。你可以说《红》中人物的思维方式是现实的,也可以说是未来的;可以说是虚幻的,也可以说是真实的,全在于你的感知。
画家新风格的形成,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正确把握传统的语言,当然不是一般的把握,要精确,要熟练,要生动。二是要用自己的脑袋,独立的思维,独立的看法,去表现自己独立的自我,这样画出的画才会有自己的风格。冰石一直在寻求突破,《红》就是突破过程中的标志性作品。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