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张复利画的鱼
毋庸置疑,张复利画的鱼带有明显的超现实主义因素,而在超现实主义绘鱼的特征中,作品里呈现着作者对现实世界敏锐的直觉感受,使某种潜意识隐藏其间,成为了作者真情实意的表露。
张复利的《鱼》系列作品已持续了十年,按他自己的说法,缘起于十多年前看到自家厨房破旧的菜板上躺着的那条鱼,突然间萌生了一种画的冲动,便囫囵吞枣,不假思索,连鱼和菜板都涂抹在了画面中——我非常体谅这种冲动,因为我也曾经因有视觉诱惑而画过一批鱼的作品,并期盼着将来的某一天能够再一次与这种冲动遭遇。这种直觉的表现欲望是原发性地呈现并极其可贵的。
复利的鱼已逐渐从开始时的视觉感受中走了出来,变成了某种具有超现实主义语言特征的画面,画面中的鱼们也开始从菜板上跃起,游走于世界之中,演化成画家心灵感应的标志。
认识张复利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记得20多年前在淮北老家,我们就常常聚在一起说天谈艺,憧憬未来,海阔地宽,那时他还是个俊朗的翩翩少年,后来他只身闯荡上海滩,孤军奋战,创作不辍。他的超现实主义情结开始于何时,我不太清楚,只知道早在他的《鱼》系列之前,他已经画了一些具有荒诞情节的画作,如《城南旧事》,《那年我十岁》,《浮云》等这些绘画以写实而怪异的手法将自己,家人和一些不知名的少女处理在一个奇特的环境中,造成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神秘气氛。
以后,复利的《鱼》系列,开始更自由的伸展了想象的翅膀,那些鱼儿是如此认情地摇曳在城市,天空,窗台,海底之间,肆无忌惮地穿透着或坚实或松软的物体,诡谲而大摇大摆的呈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作品是作者心灵的影像,它可能暗隐着复利这些年来人在江湖,身经世故大的体验,内心的惶惑疑虑之感,以及常常身陷于现实与理想之间深刻的矛盾:那坚硬冰冷的都市与柔软脆弱的生命,那疲于奔忙的劳顿与自由遐想的幻觉,堪或个人自身的灵与肉之间,无不充满着无声无息,没有结局的冲突与争斗,他的心灵何时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当然,复利的《鱼》系列也是人们的理想世界,我相信只有在那里——在画家深陷于描绘的过程之中,观者的心灵才能获得某种充实和满足。
帕斯卡尔曾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之一;但他是一根能够思想的苇草。”是啊,一个微笑的偶然事件,就可能导致一个人生命的亡逝。但即便如此,人类还是比万物都更加神圣,因为人类是自知自己的生与死的,而万物却不能。一个画者的灵感是来自于他对现实世界敏锐而独特的观察与体验,并不断将这观察与体验构筑为某种看待世界感知世界的方式,而唯有这种方式才能显现出“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些基本特征。
我期望着复利能常去回望那些躺在破旧菜板上的鱼们,让那原初的冲动像天边的海潮一样,每日都来撞击自己的心灵,并留迹于未来的新创作之中,让自己的空灵想象也能够像画中的鱼们一样在天地之间纵意遨游。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席 杨参军
2008年3月28日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