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贸圣佳2021春拍 | 丝路乾坤—织绣艺术大观精览

日期:2021-05-22 13:24:42 来源:中贸圣佳

拍卖 >中贸圣佳2021春拍 | 丝路乾坤—织绣艺术大观精览



 中贸圣佳2021春季拍卖会

预展 5月18日-5月19日

拍卖 5月20日-5月21日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丝路乾坤—织绣艺术大观

5月21日 17:00 三层B厅‍‍





精品赏析



1473

明鲁绣三星观太极挂轴

尺寸:56×150cm

RMB:350,000-400,000


这件雅致的挂轴以鲁绣彩绣的方式描绘了古代神话传说中象征:“幸福”、“仕途”、“长寿”的福禄寿三星,三位神祗正在共同欣赏一幅太极图示—太极象征着世间万物自然化生、发展的过程。卷轴外侧墨书:万历绣画福禄寿星……等字样,交代了作品的年代,这是明代万历年间的鲁绣作品。鲁绣,源于山东,通常以精细亮洁的暗花绸、暗花缎或暗花绫等作绣底,用类似缝衣线的较粗的加捻双股丝线作绣线进行绣制,因双股绣线合捻谓“衣线”,故鲁绣又称“衣线绣”。鲁绣作品具有丝线粗、针脚长、丝理疏、色彩稳等特点—其结实耐用的质地、简洁粗放的针法和苍劲浑朴的图案,与丝细针密、清丽典雅的江南顾绣、苏绣等迥然有异,体现了北方民间刺绣爽朗浑朴、粗犷豪放的风格。又因为鲁绣代表着中国北方的刺绣风格,因此也称为“北绣。”


刺绣技法而言,作品采取二色间晕的装饰方法,施以平针、套针、平金、钉线等针法绣制。此作品不但保持了鲁绣的风格,还将衣线放捻,并把苏绣中常见的劈丝绣线融于作品之中,粗中有细,相得益彰。本件作品将明代时期南方刺绣的细腻技法融于北方刺绣作品之中,由此可见,创作者深谙刺绣技艺,并擅长于融会贯通。




从这幅挂轴的画面而言,福、禄、寿在民间流传为天上三吉星,此鲁绣以三星观太极为刺绣题材,以表达美好祝愿—福星头戴官帽,为天官一品大帝,天官赐福由此而来;禄星寓意高官厚禄;寿星额头高耸,意为长命百岁。福禄寿三星姿态各异,开相和善得意。福星、禄星展画而现,寿星指画而观,所画为太极阴阳鱼图。仙山之中,古木参天,仙果垂挂,鲜花盛开,一派瑞气蒸腾。





画面内容除了美好的祝愿外,同样富有哲思。挂轴左上,明代书法家王穉登题诗:“千岁蟠桃老仙,默观太极数残残。等闲已觉荣生处。几见桑田变沧海。”落“王穉登”款,并具“王穉登印”红印。王穉登为明代嘉万年间吴门画派末期的代表人物,其书法不受传统成见的束缚,率真自然地将感情倾注于笔下,显示了其书法的艺术魅力。此幅鲁绣得当时名家题诗落款,足见品级之高。刺绣者绣工娴熟精巧,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衣纹的褶皱都细腻逼真。尤其是对“水路”的留置掌握恰到好处,堪称衣线绣杰出的代表作品。整幅挂轴设色清雅明快,布局洒脱,人物的潇洒吉祥,衣褶的飘逸刻画的栩栩如生,神态生动。各处细节之处理无不精细到位,奕奕传神,有鬼斧神工之妙,令人啧啧称奇。鲁绣始自汉代,自元代以降形成风格,明清达到高峰,清中期后式微。由于朝代更易等诸多因素,鲁绣存世量寥若星辰,其中较为世人所知的鲁绣作品,当为故宫博物院现藏的不足十件鲁绣作品,而在近二十多年的文物市场上,更鲜有鲁绣作品浮现。与本件作品风格类似的,有故宫博物院藏的一幅《文昌出行图轴》,同样描绘了中国传统神祗,表达了美好的愿景,且对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本件《三星观太极挂轴》对整体场景的描摹更为注重,这为观者在观赏上提供了完整的视觉体验,同时明代文人王穉登的题字落款,也为作品更增添了文人的书卷之气。除此之外,现存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鲁绣《道教仙人像》,则对于场景的描绘更为注重,将大都会现存的这件作品和本件《三星观太极挂轴》相比可见:二者对于山石采用了同样的刻画手法,都以捻线勾勒出山体的轮廓;而花卉、树叶通过比较,也可直观看出,两幅作品所用方法的一致;当然,人物则都是典型的明代风格。



大都会这件藏品来自于上个世纪在美国名声鹊起的巴尔旧藏(AbelWilliam Bahr),然与本件拍品相比,惜无题字落款。除此之外此幅鲁绣作品《三星观太极挂轴》,品相完好,刊登于英国老牌古董大鳄斯宾克( S p i n k & S o n)1 9 8 9 年 1 2 月的出版物《织绣艺术》( T h e A r t o f T e× t i l e)。斯宾克是英国上一代传奇古董商,以其经营的精彩中国古董艺术品奠定了其不凡的地位。后经由英国著名织绣艺术古董商杰奎琳(JacquelineSimco×)之手,通过伦敦举办的亚洲艺术展会释出。作品来源清晰且传承有序。同时,在所见的鲁绣之中堪称精品,非常值得刺绣爱好者收藏。

//


1474

明 缂金地神仙人物挂屏

尺寸:47×177cm

RMB:250,000-300,000 


挂屏为多联屏中的一扇,通体缂丝而成。挂屏下端一人扛锄而行,边上溪水淙淙,两岸岩石突兀嶙峋,右侧一石侧出,三人对坐共饮,相谈甚欢。溪水上游架一横桥,其上云气缭绕,右侧岩石上长出一株桃树,结满了桃子,左岸一人,手捧蟠桃,正往桥上走。远处山石林立,云蒸雾绕,恍如仙境。

 

//


1480

清早 顾绣观音送子卷轴

尺寸:41.5×110cm

RMB:400,000-450,000 


顾绣是我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兴盛于江沪地区,因源于明代松江府顾名世家而得名。顾氏一族均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作品多以名人书画为稿本,绘制观赏性刺绣书画,以针代笔,故有“画绣”之誉。顾绣选材独特、亦绣亦绘、画绣结合、摹绣名画、针法多变,其取径书画、格调高雅、师法自然、意趣清新,对清代形成的苏、粤、湘、蜀四大艺术绣影响深远。明代文学家谭元春曾赞到:“上海顾绣,女中神针也!”一代宗师董其昌惊叹其绣品“非人力也!”“技至此乎!”后人赞曰“其劈丝细过于发,而针如毫,配色则有秘传,故能点染成文,不特翎毛花卉巧夺天工,而山水人物无不逼肖活现”,不愧于此。此顾绣卷轴绣人物五人。中偏下,绣南海波涛之上,观音怀抱小儿手擎桂花枝,手中净瓶洒甘露成莲藕状,观音赤足立于莲藕之上;左下侍者衣钵飘动,托盘焚香,立于荷叶之上;右下童子披帛赤足,合掌相拜。左上祥云之间,一仙鹤飞舞其间,韦陀合掌横持宝杵于胸前,立于祥云之上,降魔护法。此顾绣以人物刻画为主,面部刻划逼真,慈眉善目,或俯视,或远眺,或侧目,或仰视,神态生动,栩栩如生。刺绣针法运用了羼针、平绣、打子、滚针、接针等技法,针法丰富,用色和谐,衣饰部分配色明丽又不失淡雅,整件绣品体现了顾绣一贯的疏落淡雅之风,当是一件难得的顾绣精美之作。

 

//


1481

清乾隆 御制高堆绫绣十六应真四扇屏

尺寸:29×118cm

RMB:800,000-900,000


《十六应真像》原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贯休所绘,据记载,贯修自唐广明年间(880 年)始画应真像,耗时十余年方完成十六帧。《十六应真像》为历代临摹描绘罗汉画像的范本,并广泛运用于瓷器、雕刻、刺绣等工艺品。十六罗汉皆“胡貌梵相”,生拙古朴。且其描绘神态各具人世间喜、怒、哀、乐相,并绘以经书、念珠、香炉等衬托人物神韵,营造高远深奥之意境。每尊罗汉各有罗汉赞,亦有对应的题跋。堆绫绣又称贴绫绣,先按纹图案纹样选用布帛绫缎制成花型,再以锁边针法沿贴花纹缝绣到绣地上。这种绣法的优点是省力省料,可以选用较好的色彩来表现。另一个优点是堆绫绣时还较容易垫高,形成高绣的立体效果。此御制高堆绫绣十六应真四扇屏,人物轮廓线条流畅,神态各异,金粉题跋赞颂清晰明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四扇屏完整,品相完好,实属不易。乾隆盛世,但凡皇家御制,皆为绝妙神品。


//

 

1484

清乾隆 明黄地平金绣九龙坐褥

尺寸:192×103cm

RMB:1,600,000-2,000,000 

来源:英国私人收藏,原藏家於 1953 年 1 月 16 日购自伦敦古董商 Spink & Son, Ltd. 账单上注明:“於 1900 年庚子拳乱期间得自慈禧太后寝宫”。 



清朝在“大清会典”严明行政体制的高度完备下,等级制度以全面、系统、严格、繁冗而闻名于世。早在清未入关前,就已经开始不断厘定各种典章等级制度。至顺治朝,有关“行止坐立”的铺垫制度终于梳理完善。清代宫廷坐褥即属于铺垫类中的一种,其来源从清代档案记载中可知其一般为专供清宫御用的江南三织造奉旨承造。据清《宫中进单》载: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初五日,苏州织造安宁进:透绣龙袍成件,随领袖二份;透绣龙褂成份。交四执事。照养心殿式样绣黄绸坐褥、靠背、迎手二份……。又据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苏州织造萨哈岱进:缂丝万字锦地龙袍成件,随领袖二副。织满水妆花坐褥、靠背、迎手成份;照养心殿式样绣黄缎坐褥、靠背、迎手成份……。从这几份宫中进单中不难看出,对于此类宫廷铺垫的制作有着严格的限制。


//



此九龙纹坐褥尺寸为 1 9 0 厘米 × 1 0 5 厘米,呈长方形,尺幅巨大。以明黄色缎为地, 采取二至四色间晕与退晕相结合的装饰方法,运用平针、套针、缠针、钉线、辑线、 平金等刺绣技法,主要使用红、蓝、绿、白四种色系的丝线绣制而成。正前方有 一条五爪金龙,作正龙状,须发皆立,四足外张,张牙舞爪地盘绕在一颗燃烧的 火珠上,两侧有八条凶猛的行龙,它们以不同的姿势腾跃于枝繁叶茂的缠枝莲花 和云朵中,所有这些的四周包围着汹涌的波浪和山石,杂宝于波涛中若隐若现。海水之外以平金线绣回纹作为边界,边界之外交替绣有着凤凰和蝙蝠的纹样。九条巨龙经由皇室工匠的巧手绣制,神完气足,王霸威严,这庄严的场景唤起了 与帝王形象和其追求永生有关的多层吉祥含义。龙能够在天上飞,能潜回海里, 在遥远的中国历史神话中,龙就被视为天地之间的中介,是运送人类进入不朽上 天的交通工具。据《诗经》记载,龙代表着战胜黑暗势力,将光明投射到天上, 让人得以一睹神仙的住所。故而古代帝王以天子和龙自居,是彰显其君权神授的 地位以及不朽长生的愿望。而象征皇后的凤凰以及象征佛教的盛开莲花,则陪伴 和护佑着皇室的延续与帝国的辉煌。乾隆朝国力鼎盛,大批能工巧匠云集。为了满足封建上层统治阶级豪华奢侈生活 的需要,故在制作上不惜工本,极力追求花样翻新和精益求精,无论是工艺质量, 还是花色品种等都代表了清代丝织业生产的最高水平。但由于其距今年岁久远, 留存至今的丝织品已非常稀见,屈指可数。这件明黄地缎绣九龙纹坐褥,保存十 分完好,用料考究奢华,色彩鲜丽,纹样精美,绣工精湛,吉祥寓意内涵丰富, 使用者身份等级高贵,尤其是其尺寸巨大,为有明及清两朝留存至今的同类丝织 品中所难得一见,它见证了和诠释了清代丝织业之兴盛及丝织工艺臻于极致的完 美求索。 




参阅:1.A yellow-ground silk cover embroidered with designs of nine dragons, 18th century, in 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illustrated by V.Wilson, Chinese Textiles, London, 2005, pl.39. 2.A yellow-ground cover for a stool, decorated with similar designs of dragons, phoenix and bats and dated to the second or third quarter of the eighteenth in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is illustrated by J.Vollmer, Clothed to Rule the Universe, Chicago, 2000, p.26, pl.VII.

 

//


1487

明 缂丝丹凤朝阳椅披

尺寸:37×151cm

RMB:120,000-150,000 


 椅披一条,大致可分为四段,最下一段为海水江牙,海水之中立有殿阁两处,海水之上由祥云托起宝瓶一个,其内装有算筹,周围有蝙蝠飞舞,且饰以五彩流云。再上一段,中心织出缠枝西番莲纹,正中西番莲上一只蝙蝠栖息,四角饰以五彩流云。再上一段地面上立一湖石,边上植有牡丹、竹子,湖石之上一只凤凰栖止,作单腿独立状。最上一段蝙蝠嘴衔如意,四周织出五彩流云。此椅披用工精丽,用色明快,纹样生动,实属难得的精品。

 

//

左右滑动

1477

清乾隆 红地缂丝人物册页四开

尺寸:25×34cm

RMB:60,000-80,000 


红地缂丝册页四开。一幅柴门内外两人,门外书生轻叩柴门,门内侠士挑灯看剑意境。一幅为穆桂英“献出降龙木,大破天门阵”的故事。杨宗保兵困天门阵,去穆柯寨盗取降龙木,和穆桂英大战后,穆桂英献出降龙木,并成就一段佳话。

一幅为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骑赤兔马,持青龙偃月刀的为红脸关公,另一人为华雄。关公出营,温酒功夫就取了华雄首级。一幅为官道上众多人物,内官员一名,头戴纱帽,身着圆领;红衣侍者一名,牵马而立;灰衣管家一名,疾步上前,奉上卷轴。此组册页局部采用金线缂制,用工精丽,山峦、树木、亭台、湖石、门楼、柴扉布置得当、用色得宜,缂制的人物、奔马生动自然,为同类型缂丝册页中精品之作。与此类似的册页,南京博物院也有收藏,究其用色、做工、品相等似不如此册页。

 

//


1472

清乾隆 蓝色地宫廷绣梅花绶带挂屏

尺寸:55×200cm

RMB:200,000-220,000 


此条屏为清宫陈设品,以品蓝为地绣水边坡地,一枝老梅,花正盛开;树上栖绶带鸟两只,相向而鸣;配以灵芝、湖石、萱草、蝴蝶等,寓意“官运亨通”、“福寿双全”。此挂屏针法多变,有套针、斜缠针,拉尾针等,鸟羽施以毛针生动地表现出羽毛的质感,色调高贵,寓意喜庆吉祥。


//

1430

清康熙 妆花正龙龙片

尺寸:22×53cm

RMB:20,000-40,000 


龙片以明黄缎为地,以局部挖梭工艺织出海水江崖,翻滚的海水之上涌出珊瑚等杂宝。海水江牙之上,织出金龙一条,龙作正龙,龙嘴大开,五爪外张,一爪欲握火珠。金龙周身,织以五彩流云。龙头之上,织出伞盖。饰片为清早期妆花缎标本,年份好,画面丰满,龙形强壮有力,等级高贵。

 

//


1432

明代 纳纱绣行龙

尺寸:63×22cm

出版:Rank and Festival - Chinese Textiles from the Tang to Qing Dynasties - 万玉堂,No.17

RMB:120,000-150,000 


黄色纱地上,以纳纱法作一行龙行走于海水之上,龙口巨张,龙发前飘,四爪如钩,气势汹汹。龙形、莲花、云纹以及配色 均具有明代的典型特征, 品相保存完整,是难得的明代纳纱 绣织物的标准器,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与艺术价值。


//


1433

明代 双龙纹云锦衣料

尺寸:78×123cm

RMB:250,000-300,000 


衣料是以两片拼缝而成,以金黄色暗花云纹缎为地,其上以云锦技法织云龙戏珠纹,每个图案的外部轮廓均用金线织成。图中一龙毛发竖立,龙口怒张,伸手欲握龙珠,扭身腾跃飞舞。龙纹周围饰以如意云纹及海水江崖图案,云、水与龙身所饰如意饱满,海浪用绿、金、白三色,令人耳目一新。与同时期的袍料相比,此衣料宽幅较窄,而且双龙的形制不同于同时期柿蒂形头尾相接的过肩龙,而是呈现双龙头在前的平行状过肩龙,中间领口部位留空呈方形。观看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如《宣宗狩猎图》中宣宗所穿着的罩褂,无论从纹饰 、颜色、形制都与此衣料极为相似,也为此衣料的原用途提供了有利佐证。此衣料色彩典雅,织造精良,等级高贵,从明代流传至今却品相完好,实属难得。


明《宣宗猎骑图》,明,佚名,绢本,设色,纵39.4 厘米,横 60.1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1449

清中期 京绣清供图

尺寸:33.5×62cm

RMB:80,000-100,000 


本色地各色绣线绣梅瓶,瓶托,两株桂花,一枚铜钱,花盆盛佛手、石榴、蟠桃等,整幅刺绣构图清丽,绣工细密,配色文雅,技法高超。画中各种物事清新脱俗而寓意美好,表达了平安富足,蟾宫折桂,福寿康宁,子孙绵延的美好祈愿。

编辑: 方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