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贸圣佳2021春季拍卖会
预展 5月18日-5月19日
拍卖 5月20日-5月21日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九希—牧心斋明清御制铜炉专场
5月20日 17:30 三层A厅
北京紫禁城,于明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即1420 年12 月8 日建成,到2020 年底正好有600 年,明清有24 位皇帝在此居住,生活和行使最高权力。作为皇家圣地及最高权力的中心有600 年的历史。
明清两朝都是跨越人间百年的朝代,以中国学术文化演进历程来谛视,明清两代又并处于一脉相承与开展新页的重要时段。二〇二〇年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立25 周年,适巧遇北京紫禁城建成600 年和故宫博物院成立95 周年,实在是旷千载难得一遇的岁月,中贸圣佳为示祝迎,于次年早春推出“九希:牧心斋明清御制铜炉专场”,既供收藏界共襄参与,并籍以见中华民族香火之绍续与高深广远。
牧心斋收藏明清铜炉文物堪称丰美,“九希:牧心斋明清御制铜炉专场”中所推出者,率皆藏品精华,件件珍品,旷世难求。此次专场选件,为便于观览领受,略按明中晚期至清早中期皇家御制款识和铜炉文化之精神特色,离分为“明正德炉”、“明嘉靖炉”、“明崇祯炉”、“清康熙炉”、“清雍正炉”、“清乾隆炉”等典范,希望藉由9 件铜炉序列完整的安排,使后来收藏者更容易体味到明清铜炉文化的深境与妙处。
中国古人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所开创的铜炉与科学成就,最大特征在将生命与自然交织和合,中国铜炉文化中的“道”与“艺”是相互辉映的。
明清铜炉对各种创作不仅以技巧取胜,而要求精神内涵的充实,在“九希:牧心斋明清御制铜炉专场”文物中几乎处处显露。
这里只就“九希:牧心斋明清御制铜炉专场”拍品,随兴拈取几例。
明代中晚期和清代早中期是两个铸造铜炉的繁盛期。事实证明,明代中晚期铜炉是由模仿进步到创造。当时的人们,正因为铜香炉,而改变着审美情趣。
901
明正德 阿文戟耳炉
口径11.1cm;通高8cm;重1108g
款识 大明正德年制
来源 北美藏家旧藏
“大明正德年制”款戟耳炉属正德款炉中极为少见的品种。
正德铜炉上承前朝传统,下启后世新貌,加之许多创新元素,形成独特的本朝风格。造型保持前代淡雅风格,但玲珑小器已趋向厚重。纹饰多表现阿文色彩的装饰,此时的戟耳炉等品种,成就卓著,成为喧噪一时的名贵品种。值得一提的是,正德仿宣德炉,应该是明代最早出现的伪托前朝年款的仿品。故此,这件“大明正德年制”款铜炉,尤显珍贵。
902
明嘉靖 蚰耳炉
口径12.7cm;通高7.1cm;重1302g
款识 大明嘉靖年制
记录
1.MARIA KIANG Chinese Art-OBJECTS FOR THE SCHOLAR' S DESK PAGE84, LOT33, 2012, HONGKONG
2.北京匡时 2013 年秋季拍卖会瓷玉工艺品专场/LOT4340
“大明嘉靖年制”款蚰耳炉,器形态生动,比例适中,风格潇洒,表现出御制铜炉此时仍很精细。炉壁肥厚细润,直颈,溜肩圆腹,饰对称的蚰耳,滚圆矮浅窄小的圈足,具有明嘉靖时器的典型风格。此铜炉外底匾框内刻有“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款识,款识字体,笔划较粗,苍劲中藏秀丽,颇能刚柔相济。嘉靖铜炉制作质量和数量本都蔚然壮观,为铜炉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903
明崇祯 鬲式炉
口径13.4cm;通高8.2cm;重1785.7g
款识 大明崇祯年制
来源 杭州户出
明崇祯时期,铜炉制作近于完美。此时,来自官造的铸炉大师成为了重要推手。以“大明崇祯年制”款鬲式炉为例,炉表简洁流畅,工整致密,精雅绝伦,器底有“大明崇祯年制”六字楷书款,字体工整,应为典型的御制铜炉。铜炉制造发展到清代臻于鼎盛,虽然晚期工艺技术转趋低下,但就早、中期的突出成就而论,仍不失为我国铜炉史上的黄金时代。
904
清康熙 龙耳簋式炉
口径14.7cm;通高12.9cm;重2381g
款识 大清康熙年制
出版 《明清宣德炉》、《吉金:明清铜炉特展》
展览 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博物馆,2015年7月
处于康、雍、乾盛世的清宫造办处生产,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造办处制作的官炉,多署皇帝年号款,除宫廷使用外,亦供帝王赏。“大清康熙年制”龙耳炉,与明末及顺治时撇口钵式炉大体相似,唯康熙器型略高,色深;并双耳往往上端铸有龙首。
905
清康熙 筒式炉
口径11cm;通高9.3cm;重1498.5g
款识 康熙六十年制[器底];万寿无疆[器身]
来源 北京文物公司(附签)
记录 北京翰海2007年秋季拍卖会古董珍玩II/LOT2507(附证书)
906
清康熙 蚰耳炉
口径11.7cm;通高6.9cm;重1391g
款识 康熙六十年制
记录 天津文物2010年春季展销会竞买专场/LOT0767
“万寿无疆”铭筒式炉,直筒型、平底,三足,康熙时起赋予“大清天下一统”的寓意,从而成为康、雍、乾三朝御制炉中最为流行的器物,档案名“一统尊式铜炉”。炉外书“万寿无疆”四篆字,底款“康熙六十年制”,是造办处为康熙帝万寿节特制的精美铜炉,其审美好尚可见一斑。自皇帝生辰设立圣节,从唐宋时期的满朝同贺,到明清时期已成普天同庆。不仅皇帝整寿大庆,即使每年的万寿节,臣下与藩属国均需进献万寿贡,以讨皇帝欢心。
907
清雍正 冲耳炉
口径8.7cm;通高5.6cm;重475.1g
款识 大清雍正年制
来源 苏州户出
“大清雍正年制”冲耳炉,撇口上有对称双耳,腹部曲线很美,三乳足,底铸官款。器型精巧秀雅,高矮适宜,一改康熙时高长器型,而呈矮放式。乳足炉深受雍正帝喜爱,据清宫档案记载:从雍正四年至十一年,造办处炉作乳炉的制造从未间断过。赐皇室贵族之用。
908
清乾隆 蚰耳炉
口径7.2cm;通高3.4cm;重284g
款识 大清乾隆年制
来源 王世襄先生旧藏 1951年7月12日购于庞敦敏处
出版 《自珍集:俪松居长物志》、《明清宣德炉》、《吉金:明清铜炉特展》
展览 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器象:牧心斋乾隆宫廷铜器及文房展
记录
1.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 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LOT1128
2.北京匡时2010年秋季拍卖会 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专场/LOT0006
“大清乾隆年制”蚰耳炉,撇口、扁腹,底为圈足,肩部有对称的双蚰耳,底铸官款。造型端庄秀美,虽为小器制作甚是精致。它曾是王世襄先生心爱之物,铜色已火养到完美的程度,显然是长年炭壑烧,徐徐火养而成的。
909
清乾隆 冲耳炉
口径11.8cm;通高6.3cm;重786g
款识 大清乾隆年制
来源 北欧藏家旧藏
中贸圣佳春拍“九希:牧心斋明清御制铜炉专场”,一下子集中九件实例,确是不容易的。以“九希”命名本次专场,寓意九件御制铜炉极为稀见并富于内涵,“御制”显示这些铜炉的制造,皆与皇帝本人意志密不可分。
明正德至清乾隆,其宫廷御制铜炉之意义和重要性,历来备受阐释讨论,意味着器物是为皇帝或皇室直接使用而制造。各期帝王以独到之美学眼光,毕生追求精致典雅、宫廷气质,而延续自宣德炉初创以来日渐丰富的铜炉工艺,亦于此阶段臻于完美,其煌煌繁盛之境界,兼容并蓄之精神,在九件明清御制铜炉上可谓体现淋漓尽致,也最能彰显“九五之尊”帝王所追求之文治功业。